中国科学研究的弱点

吴  志


科学研究指学术研究,不包括技术开发,科学与技术是有关联的两个领域。中国的科学研究发展得不错,正在赶了上来,跟在美国之后,去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已经超越美国,估计质量略输一些。中国的差距不是科研做得不多,做得不好,而是科研环境不够好。

第一,搞科研的和有成果的没有获得相应报酬

科学研究总体上还是卖力不讨好的行业。写专著、写论文很辛苦,但专著不能卖钱,论文也不能卖钱,出专著要花钱,发表论文往往要版面费。也就是说,辛辛苦苦搞出科研成果,还要花钱请读者来看。这严重打击了学者的科研热情,有的是出于兴趣,有的是为了职称,有了是为了职位,才有人搞科学研究。

当然,有些大学对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的论文有重奖,奖30-200万,但不代表整个社会,能在《自然》、《科学》和《细胞》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学者,也是凤毛麟角。政府应设立学术奖金池和公平公正的评奖委员会,谁发表专著和论文就给予补贴,由评奖委员会成员无记名投票评出专著和论文的等级,110级,真理含量多、分量重的为10级。评奖委员会及成员每年一换,不对外公开,属于国家秘密,以免成为学术腐败的机构。泄密的学校取缔资格,改由其他学校承担,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,以后不得担任评奖委员。

可以同时指定两个大学承担评奖任务,研究生、助教、讲师、副教授和教授作为评奖委员,每人一票,每个院系承担本专业专著和论文的评选。本校的专著和论文由另一个大学评选,另一个大学是谁不知道,第二年更换另外两所大学。另外,本专业出版社和期刊也具有固定投票权。由编辑无记名投票,按票数排序,作为出版社和期刊的评选意见,综合全国同类出版社和期刊,就得出了出版机构的排序,权重30%,另70%属于那两所大学,各占35%。评选工作由政府科技部门组织,每月评选一次,当月评出上月或前月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,并由科技部门发放奖金,吹糠见米,立竿见影。

这样也可以增加评奖委员的阅读量,在评选工作中学到很多新思想、新理论、新观点和新知识,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。因此,这不是卖力不讨好的事务性工作,而是学习、提高的好机会。有些评奖委员正在投入精力搞学术研究,可以弃权不当评奖委员,也可以弃权不投票,原则是没看过的不能投票。有些专著和论文太长,可以由作者指定重点章节或段落,评奖委员重点看这些内容,其他文字浏览即可。

当然,在中国搞科研的人很多是有工资的,但学术研究属于副业或业余工作,如大学教授搞学术研究就属副业,教学才是主要工作,至少在学校眼里是这样。即使有一些研究院所的研究员,他们也要承担工作任务,比较闲的研究人员搞不搞科研是他自己说了算,搞不搞研究,出不出成果,那是不会丢饭碗的。所以,对搞科研和有成果的,无论有无工资,都应该鼓励,因为确实是枯燥无味、孤独前行、耗费时间精力金钱的苦累活。

报酬是多少合适呢?根据论文价值大小,每字报酬1-100元,一般在1-20元区间,平均是10元,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则是20-100元。写一个字就能得100元?是不是太高了?一点也不高。科学家随手写一个字当然不值钱,写成论文后就不一样了,科学家说每句话都得有根据,不能像写小说那样信笔神游,背后有大量的观察、实验、调查、分析、思考,才能得出一句话。那些表述真理话,价值连城,能抵万金,对于人类来说是无价之宝。一句话就能把人类文明提高一个档次,一句话就能拓宽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,一句话就能为社会创造无限财富,一句话就能决定人类的生死存亡。

有些专著和论文,是指引国家和人类前进的,不然走错路损失是难以估量的,甚至会面临灭顶之灾。比如,若无人发现气候变暖,若无人发现环境污染,若无人发现食物污染,若无人发现生物正在大规模灭绝,若无人发现小行星正在飞向地球,人类哪天就完了,这些文字是不是无价之宝呢?一个国家是经常跑偏的,若无智库学者指路和纠偏,那就无异于盲人骑瞎马,夜半临深池。苏联为什么解体了?美国为什么衰落了?萨达姆为什么倒台了?朝鲜为什么穷困潦倒、四面楚歌了?跑偏了。当然,还有二战时期的德国、日本和意大利。

有些学者的论著能带来全新技术、全新产品和全新行业,使人类物质文明产生质的飞跃,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;有些学者为人类创造了众多新知识,使人类的精神文明产生质的飞跃,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也是难以估量的。科学家是人类的开路无锋,他们披荆斩刺,奋力前行,带领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,他们的劳动是艰苦的,他们的奉献是巨大的。

科学家的贡献大还是画家的贡献大?当然是科学家。著名画家的一幅画,值几亿元人民币;著名科学家的一篇论文,值不值几亿元人民币?如果值的话,以一万字计算,每字100元,也就100万元;每字1万元,才是1亿元。还是比不上著名画家。这就是一种不公平。科学家也比不上歌星影星笑星,甚至比不上网红。横向比较就可看出,科学家的奉献与报酬不成比例,属于低收入人群。既然自己的劳动产品——专著和论文根本不能卖钱,还要倒贴钱,这样科学家能不沦为穷人么?街边补鞋的起码还能为自己挣两餐。

这两幅画,一幅是美国人的画,价值1.194亿美元;一幅是中国人的画,价值4.255亿元人民币。这还不是全球价格最高的画。是画一幅这样的画付出的劳动多呢,还是写一篇一万字的论文付出的劳动多呢?是一幅画对社会和人类的奉献大呢,还是一篇论文对社会和人类的奉献大呢?

假如有一个国内一流学者,一生的学术论著是100万字,这个产量不算少了,可能属于中上水平,许多科学大师的论著也没这么多,包括牛顿、达尔文和爱因斯坦。写原创科学著作与写小说、编教材是不同的,每个字都是研究出来的,是研究过程、研究成果和客观真理的记录。若每个字能卖1元,也就是100万元,还不够在一线城市买一套房,他们通常住在一线城市,可以说属于吃了这餐没有下餐的穷人。

假如每个字能卖10元,就拥有1000万元,这样生活就过得去了,买房买车之后,还能应付日常的生活开支,可以无忧无虑地搞研究,由于这是一生的收入,年龄以75岁计,平均每年挣13万,算是小康之家,生活水平相当于普通公务员或国企职员,对于国内一流学者来说,收入水平是偏低的。

假如每个字能卖100元,就拥有1亿元,算是个小富翁了,同三流影星、歌星和笑星差不多了。当然比不上马云,也不应比马云,马云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追逐金钱,顺便为社会作奉献;科学家的人生目标是为人类奉献真理,顺便为自己挣点钱。马云获得的金钱更多一些,科学家奉献的真理更多一些,这是不同人生追求带来的差异。这样可以在郊外拥有一套舒适安静的房子,每天呼吸新鲜空气,有地方跑步散步打球游泳,远离闹市的喧嚣、浮躁与功利,写出来的论文和专著,质量会好些,产量会高些,产出可能会多一倍,这样他就很满足了。

对于科研人员来说,早期往往是兼职的,中、后期就可以是专职的了,现在民间几乎没有专职科研人员,主要是养不活自己,但将来是必须的,为了繁荣科学事业必须要有,只要有钱奖励科研成果,就会涌现出一大批民间专职科研人员。

以平均每字10元计算,每年政府需要向学术奖金池注入多少资金呢?每年国内科技论文数大约是57万篇,加上在外国发表的是62万篇,以每篇平均5000字计算,共计31亿字;每年国内原创科学著作,估计为科学论文的百分之一,即6200种,每种平均30万字,共计18.6亿字。两项合计49.6亿字,国家以平均每字10元购买,总支出496亿元。这是很小的一个数字,但国家的基础科学就繁荣起来了。为什么要国家出钱购买?科学论文是为国家服务的,国家不买就没人买了,这是学者出专著和写论文不赚钱的根本原因,是国家职能的缺失造成的。

国家也不必额外掏钱。2016年国家科技部为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了823亿元,这是给科研人员直接拨付的款项,几乎都是以科技项目基金的形式拨付出去的,这是没有多大效果的。有个医院的教授告诉我,几年前他申请获得一项科研基金,2000万元,自己留了一部分,其余分配给课题组其他成员,然后大家写一篇论文上去交差,就算完成任务了。国家没必要花钱给学者写论文,论文不是这么产生的,不是收到钱后挖空心思拼凑出来的,这样的论文没有价值,论文一定是灵感来了才能写的,灵感降临到谁的头上,谁也不知道,因此必须采用事后奖励的方式,即论功行赏,这是把钱花在刀刃上,效果更好,还可以节约一大笔钱。

另外,期刊也不必支付稿酬给学者了,大学也不必给在国外发表论文的学者发奖金了,这两项相加也会节约很多钱。这样做,科学研究就真正成为一个行业了,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挣到钱,甚至完全可以靠科学研究来挣钱。中国科学想不发达都难。

2016年科技部的科技研发开支是15676亿元,其中只有823亿元用于基础科学研究,即专著与论文开支,占比5.25%,这是微不足道的,要加大对基础理论的重视、研究和投入。国家每年花几百亿元奖励论文,这些论文有实际作用么?应该说,每篇论文都是有作用的,越低端的论文作用越小,越高端的论文作用越大,顶尖10%的那部分论文是有重大作用和意义的。但没有90%的基础,就没有10%的顶尖。花钱不仅是为了获得成果,更是为了培养人才。年青学者写一字得一元,他就能养活自己,就能坚持下去,假以时日他就会成为大科学家,为国家和人类作出重大奉献。

第二,杰出学者和出众理论得不到宣传推介

中国的杰出学者和出众理论有很多,只是埋在深山无人知,有些人才和成果永远都被埋没了,这是非常可惜的,是金子不一定能发光,没有偶然机会破土而出就无人知道了。

幸运者是陈景润,1978年初国内主要媒体用整个版面来刊载他的科研事迹,一夜之间让他名声大噪,成为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。是徐迟写的报告文学,这也让徐迟扬名天下。当时我是一口气看完的,很受感动,说明徐迟的笔功很好。我以前看书看报从来不看作者,从这篇文章开始就留意作者了,受感动、有收获的就会留意作者。这篇文章对中国科技事业推动很大,科学家由臭老九变成时代楷模,引导、激励和鼓舞一代青年热爱科学、投身科学、进军科学,对我投身科学事业影响很大。后来再也没有这类报道了。前些年我才知,报道陈景润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。1978年准备召开全国科学大会,需要推出一个科学典型,于是就找到了徐迟,徐迟发掘了陈景润。这让我唏嘘不已,陈景润不过是政治家手里的一个棋子,需要借你摆个姿势就被举起来了,若不是遇到偶然机会,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学者。

现在的情况是,对本国的学者和科研成果,挖掘、承认、应用、推广和宣传不足。一是上面没有这样的精神和任务,二是媒体也不太懂科学,生怕搞错了,万一宣传到“伪科学”就麻烦了。要等中国学者在国外获个奖,或在《自然》、《科学》和《细胞》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,才敢报道作者及其研究成果。国内认为,科研是高大上的学问,不是一般人能搞的,所以不敢承认,唯有外国承认才承认。

这样太过于小心翼翼,对于学者和研究成果,你有权表态,也应该表态,说错了没关系,那是你个人的看法,当时的看法,错了有什么关系呢?关键在于上级不能追究责任,科研成果从来都是有争议的,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。如果什么事物都要领导表态下面才能表态,那么媒体只是一个傀儡,那就什么权利都没有了,这样搞媒体是搞不起来的。现代社会要给下级授权,这样才有责任,才有担当,才有活力,才有发展,政府是这样,公司是这样,媒体也是这样。爱因斯坦的学说争议也大啊,这不影响他获诺贝尔奖,也不影响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。这表明外国对科学家和研究成果是非常包容的。

过度的谨小慎微,会埋没很多杰出人才和出众成果,让世界形成一个错觉:中国的科技依然落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多。这使中国形象深受影响,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吃亏不少。当其他国家认为中国科技落后时,中国产品的销量和单价就很受影响,国际地位、外交活动、军事交往都被削弱。比如,中国高铁与日本高铁在世界市场竞争,中国军火与美国、俄国军火在世界市场竞争,能不能拿到订单,能卖出什么价格,取决于采购国对中国科技水平的认知与判断。

2016年我在沙特重要城市达曼看到华为的大型广告,但在大型商场华为手机被摆在一角,单价很低,无人问津,主要柜台和热销品牌是三星,而在中国境内,华为早就取代三星,成为市场销量最大的品牌了。可见,宣传本国科技长处是非常重要的,这项工作需要政府、学界和媒体共同来做,尤其不能藐视国内“体制外”的学者,区分“体制内”与“体制外”那是愚蠢的,区分“专业”与“业余”也是愚蠢的,这是一种学术歧视。

继陈景润之后,有无数“业余学者”研究歌德巴赫猜想,把研究成果寄给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,希望能得到“专业学者”的承认和重视。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愚蠢的。“专业学者”能承认“业余学者”么?这不是自己打脸、自砸饭碗么?有成果也不能从你这里出来啊。再说,你深入研究了这个课题,你就是专家,别人就是业余。

由于寄来的研究成果太多,数学所不得不出面劝退这些“业余学者”,说这个课题是很难的,不是一般人能研究的。这是“业余”否定“专业”,也是愚蠢行为。我估计,除了陈景润,数学所无人研究过这个课题,那么其他人都是“业余”的。我上高中时班里的数学课代表,恢复高考那年考上大学本科,在大学时也研究歌德巴赫猜想,只用一页纸就证明了这个命题,但送到哪里都无人理睬,估计看都懒得看。只有我相信他的能力,因为他是数学天才,除了他我再没遇到过天才。

科研人员要敢于超越。少年时代崇拜著名科学家,青年时代学习著名科学家,中年以后超越著名科学家,这是每个学者应有的精神和态度,这样社会才能发展,人类才能进步。如果科学家对古人顶礼膜拜,不敢超越前人半步,那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了。

宣传科学人才和科研成果,是打造国家品牌的行为,把自己的著名学者和研究成果推向世界,国家的形象就提高了,亲和力也更好了。美国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?科技人才和科学技术,所以美国才能成为世界的中心,世界各国才愿意跟着美国走,世界学子才愿意来美国求学。若只拥有强大军队,世界各国可以不理会美国的,不得罪美国就行了,不会围着美国来转。同样道理,英国的形象主要是由许多著名学者打造的,如牛顿、达尔文、霍金等,所以英国的亲和度比较高。一个国家宣传自己的杰出学者和科研成果,也可以让著名学者及其产品卖个好价钱,是一箭双雕的好事。

国内的媒体要腾出更多版面报道和宣传科研人员、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,政治宣传可以少一些,政治说教可以少一些,假大空报道可以少一些,演艺明星的照片和花边新闻可以少些,广告可以少一些,每天最少拿出两版刊载科学技术。媒体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,不能只向钱看。你的报纸有30%的版面是广告,20%的版面是政治宣传,40%的版面是假大空报道,只剩10%的版面是有价值的信息,这样你的报纸就没人看了,你的报纸就卖不动了,那是自己搞死自己,这是目前报纸的生存状态。刊登一些有血有肉的人和事,这样读者反而会更多一些。

假如学术研究成为一个行业,搞学术研究能来钱,报纸每天都有科研人员、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的报道,甚至还刊登一些通俗易懂、平易近人、具有趣味的科学论文,读者会多很多。家长会订给子女,学生会订给自己,学者会订给自己。这不就洛阳纸贵了么?当然,刊载什么科研人员、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,媒体有完全的自主权,主管部门不要横加干预,不必按领导意图办事。现在的媒体都不敢随便说说话,现在的官员都不敢大胆做事,就是怕秋后算账,把下面搞得缩上缩脚的,那就什么都不用做了,只能像拉线木偶一样,上面拉一拉,下面动一动。

当学术研究成为一个行业时,大学生就业就增加了和容易了,不必有单位聘用才有饭吃,自己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;不必去当公务员接电话、写材料、听会议,迎来送往,喝茶看报,那是事务性的工作,没啥意思;不必满腹经纶还要去搬砖干体力活;不必不知深浅去组建什么公司,你想做的生意几乎都饱和了,你嘴巴没毛、乳臭未干还敢去同别人竞争?95%都会在三年内破产倒闲,赚不到钱还要倒贴,把你父母一生积蓄都赔进去了。当然,我是说大多数,如果你是马云、马化腾,还是去创业为好,问题在于你是不是姓马。

在社会就业岗位饱和的情况下,分流一些人去搞学术研究是有好处的,当然不是人人都去当科学家,有兴趣、有特长、有能力的人才去,在大学毕业生中可能5%左右具有科学研究能力,另有5%具有技术开发能力。当然,这些能力也可以在后天培养,没有天赋的付出多些也行。

假如科学家个个都是穷人,那么发展科学就是一句空话,因为谁也不愿当科学家,只有傻瓜才愿意当科学家。因此,政府要关注资金的流向,让较多资金流向科学研究人员,科学研究才能繁荣起来。不必多拿多占,报酬合理就成。

这里说的是科学研究,那么技术开发呢?技术开发属市场行为和公司行为,由市场和公司来奖励。不过,国家也会组织一些技术开发,由国家牵头组织的就由国家来奖励,奖励标准可参考科学研究,总体上也应获得较高收入,而不是从几百万人中找出一个最高科学技术奖。他干了一辈子技术开发,八九十岁了,你奖他500万元,只有50万归他个人所有,这有啥意思呢?另外几百万人也眼红,还会深感社会不公,凭什么是他不是我?

 

 

 2017年11月1日

 

 

上一章       目录      下一章
打赏《生命是什么》的作者
关注作者的微博

版权所有——吴志    http://www.wu-zhi.com 手机网址:m.wu-zhi.com

购买热线: 020-85676671    13682279901
粤ICP备06116731号

网站统计

手机网址:
m.wu-zhi.com

mobile we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