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科学研究不需要高深学问 

吴 志

 

搞科学研究与写学术论文几乎是同义词,实际上也差不多,写学术论文的过程就是搞科学研究的过程,包括观察、阅览、调查、实验、思考和撰写;搞科学研究的最终结果就是写成学术论文,由于结果重于一切,那么两者也就等同起来了。

中国人认为,搞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,需要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,要读完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最好还要到发达国家去留学,让自己到达科学技术的前沿,才可以搞科学研究。所以,许多人都不敢高攀科学研究。其实,搞科学研究只需要有常识、有思考就可以了。

为什么?科学研究无所谓前沿,就像现代战争不分前线与后方一样,想打哪里打那里。科学研究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,只要这条路别人没走过,你勇敢地往前走,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。你在走路过程中,会学到许多专业知识,路走完了你就是专家了。比如,你家门前有一棵紫荆树,你好好研究其中一片树叶,从吐芽、生长、枯萎到脱落,从形状、颜色、大小到寿命,从阳光、温度、雨量到土壤,这样你就是这片树叶的权威了,这个世界谁都不如你,你就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向世人介绍。实际上,你研究的是紫荆树叶的生长规律,那是十分有价值的。也许别人对紫荆树叶也有研究,但他的研究与你的研究完全不同,思路不同、观点不同、内容不同、结论不同,你的研究依然很有价值。如果再扩大范围,研究整棵紫荆树,几年后你就是紫荆树的学术权威了。

写《生命是什么?》时我研究过门前的两棵紫荆树,包括台风来了树冠怎么抱团抵御强风攻击的;一棵树被台风吹断了两个分叉之一,又是怎么生长起来的;一棵树被人砍掉两个分叉之一,又是怎么生长起来的。生长模式都是因地制宜,完全不同的。尤其台风来了,枝条紧抱,树冠成团,抵御强风的攻击,这种行为就像动物一样,表现出高超的智慧。一棵树之所以被台风吹断一个分叉(树的一半),主要是太靠墙,平时被风吹较少,树干不够强韧,树长高长大就招风了,台风一来就低挡不住了,这同人和动物是一样的。这些都是无人研究过的问题,我把观察和研究结果告诉别人,就很有价值和意义。

下乡插队时我也注意到,山顶松树长不大,但树干树枝很有韧性,不是风能吹倒的,不长大也是一种选择;山谷松树长得很高大,但树干树枝很嫩脆,用刀斧比较容易砍断,一方面是没有强风吹,另一方面土壤水分多,长高长大也是一种选择,可以获得更多阳光,这充满了智慧。不仅仅是生长条件的问题,山顶松树条件也不差,阳光充足,虽是处身山顶,脚下也是一片平地,周围的土壤卓卓有余了,南方雨量是充足的。长不大与不长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,一般认为是长不大,我认为是不长大,这就是一种全新观点。

刚参加工作时我在边防部队服役,那时刚打完仗,上级发许多《战例》下来,有空我就拿来看看,发现某师进攻作战打得不利索,一个镇打了一个星期才拿下来,于是总结出几条经验教训,写成了人生第一篇学术论文,这是很有价值的,因为无人思考过这些问题。当然,由于属于问题导向,带有批评性质,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发表的,但不排除在内部刊物发表,只是我不知道罢了。随后又写了一篇论文,是总结自己部队的作战经验,从一般做法上升到理论高度,很快就在军队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。那时我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刚当干部不久,还没上过军校。

后来上军校,每当教材发下来,我都先睹为快,居然在看书过程中迸发出许多灵感,若抓住每个灵感就可以写成一篇学术论文。由于学习太忙不可能写很多,只是写了几篇,大多在全军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了,这意味着还没开始学就可以写论文了,当然我已经自学到那个章节了。校刊一般看不上,很少投稿,也有一两篇发表在校刊上,其中一篇还比较高深,涉及高等数学线性规划。

达尔文研究物种起源,只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小伙子,刚从神学院毕业;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,只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小伙子,是专利局的“临时工”;牛顿研究万有引力、光学和微积分,只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小伙子,刚从大学毕业,是回乡躲避瘟疫的闲人,他的大学在瘟疫流行中关闭了。虽然牛顿是剑桥大学的本科生,但前两年学的是神学,后两年学校才引进自然科学,能学到东西还不如现在的中学生。因此,不能说当时的牛顿拥有广博厚实的科学基础知识,只能说他拥有一些科学常识,重要的是他有思考、有研究,这是他取得成就的关键。

当你进入科学研究的状态时,你就是事实上的科学家;当你研究过程较长或取得成就较多,别人就会尊称你为科学家。不过,在中国有点特殊,要政府给个封号才算科学家,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研究员,当然头发也要全白或半白才行。这是一种社会变态和扭曲,是对科学家的扭曲,这样年轻人就没有出头之日了。

荣誉、地位与金钱要更多地用来鼓励有追求、有成就的年轻人,这对他们能产生最大的推动力。人老了你给他再多,要不要都无所谓了。所以,当屠呦呦获悉被授予诺贝尔奖时,考虑很久要不要去瑞典领奖。的确,对于八十多岁高龄的她,荣誉、地位与金钱要不要都无所谓了,她更担心人家说她不配。实际上,她作为一个科研团队的代表,去领奖是完全可以的,在这个项目中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她。

 


2017年11月23日



上一章       目录      下一章
打赏《生命是什么》的作者
关注作者的微博

版权所有——吴志    http://www.wu-zhi.com 手机网址:m.wu-zhi.com

购买热线: 020-85676671    13682279901
粤ICP备06116731号

网站统计

手机网址:
m.wu-zhi.com

mobile we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