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谬绝伦薛定谔的猫

 

 

物理学家薛定谔有一个著名的猫论,被称为薛定谔的猫,大意是箱子里有一只猫,箱里有放射性元素会杀死它,但人们不知它什么时候被杀死,只有打开箱子时才知是死是活,没打开箱子之前猫处于既死又活两种状态,即所谓叠加状态。人打开箱子看猫,这是主观干预,使猫的叠加状态“崩塌”,于是呈现出死或活的一种状态。他用这个事例来说明量子叠加状态。有学者据此推测:整个宇宙都是虚拟的,只是人类的主观认识赋予宇宙的存在,这是最近泛起的一种思潮。

不用论证了,从常识来判断就是荒谬的,猫只有一种状态,非死即活,无论你看与不看,它就在那里,看它一眼不能干扰猫的死活,不能造成猫的叠加状态“崩塌”,主观意识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。就像驼鸟遇到危险时把头埋在草丛中,并不意味着世界消失了,只是把自己伪装成一棵树或一堆土而已。至于在量子力学领域,用器仪观察或测量粒子,粒子受仪器的影响发生变化,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,仪器也是粒子构成的,相互影响很正常。

对量子力学有一个标准的解释,是由玻尔等人创立的哥本哈根解释,意思与猫论一致,只是用物理语言来描述:在量子尺度上任何东西被观测到之前都不真实,直到被观测那一刻,波神秘地坍缩成点,粒子跳跃,单一现实出现。这里说的是物质的波与粒两个形态的转换,由观测者决性了这种转换。

猫论也好,哥论也罢,都是一回事,但爱因斯坦、德布罗意(192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)等科学家并不相信,非正统物理学者也不相信,我想他们才是明白人。只是玻尔说服了当时大多数物理学家相信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理论。但德布罗意坚持认为,在量子尺度上一切完全正常,波、粒子、光子、电子等完全有形。这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致,我想他是正确的。

有学者用光的波粒二象性来解释猫论的正确:光既是波也是粒子,你看成粒子它就是粒子,你看成波它就是波,因此客观世界是两种状态同时存在的。在这方面,量子力学引用了著名的双缝实验,这个实验被誉为十大物理实验之首,其实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前一百年就有了,是1807年托马斯·杨在他的著作《自然哲学讲义》中描述了他做了这么个实验,简单来说:点燃一支蜡烛,前面有一块开了小圆孔的挡板,让光穿过小圆孔照射到第二块挡板上,这块挡板有两条竖缝,光穿过两条竖缝照射在靶板上,按常理靶板应出现两条大小与形状与第二挡板竖缝相同的光斑,实际上却出现了多条明暗相间的条纹。

综合许多学者对这个实验的描述:光穿过圆孔前是光子,穿过圆孔后就变成光波,穿过双缝后就变成相互干扰的两束光波,照射到靶板上就成为多个明暗相间的条纹。这说明几个道理:①光子受阻后转化为光波,甚至单个光子穿过圆孔或双缝后就转化为光波。②体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,光既可以是光子,也可以是光波。③两束光波发生干扰,于是在靶板上形成多个条纹,量子力学则说是发生量子态相移。④若对光波进行观测,光波立即“崩塌”为光子,在靶板上不再显示多个条纹,只会显示两个条纹。

当然,运动中的光子难以观测,有学者用电子代替光子,也是在靶板上得到多个条纹,说明电子也存在波粒二象性。用仪器对电子波进行观测,电子波立即“崩塌”为电子流,只在靶板上显示两个条纹。于是推测光子也是这样,这意味着主观行为能够影响客观事物,甚至人类的观测决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。

由于这个实验太玄乎,超越了人类的常识,于是被列为十大物理实验之首,并让人类感到恐怖。现在的学者对这个实验的描述,往往省略了第一块挡板,让点状光源直接照射双缝挡板,光穿过双缝后在靶板形成多条明暗相间的条纹。光穿越挡板前是光子,穿过双缝后形成光波,并发生光波干涉,这在原理上是一致的。

在这里,我要对双缝实验的原理进行另外解释,在解释之前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:我们观测到的实验结果、客观现象、照片视频,不意味着看到了真理,真理隐藏在事物的后面,需要深入思考才能挖掘出真理,如果思路跑偏,挖掘出来的就不是真理了。看到水中有个月亮,以为水中有个月亮,伸手去捞一无所获;看到海市蜃楼,以为那边有高楼,实际只是影像,有人解释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像,那只是他的解释而已,不一定是真理,因为找不到原型在哪里;看到重粒子对撞机跳出一朵“火花”,认为这就是上帝粒子,想象的成分起码占50%,是对是错只有天知道;看到实验装置有某些“骚动”,推测是引力波发力做功,继而臆想十亿光年之外有两个黑洞相撞,连方位和黑洞大小都能臆想出来,只能说明想象力丰富,想象的成分起码占90%,出错的概率也是90%。如果你不思考,你就百分之百相信了;如果你动动脑,你只会相信10%。如果你有色盲,这个世界的颜色你就看不到了;如果你眼晴正常,你认为这个世界五彩斑斓,你又彻底错了,颜色只存在于你的大脑中,客观世界只存在各种电磁波。眼见都不真实,何况是想象呢?

若按我的理论,双缝实验很好解释。我在有关论著中,已经在原理上解释清楚了光的波粒二象性:光是一种粒子,依靠身后的膨胀能量场运动,这个能量场的喷发是脉冲式的,于是光的运动表现出波动性。另一方面,光子是一排排前进的,在两排之间就是波长,就像波浪一样一波波前进,从这个角度也体现出波动性。

另外,还认为光子是有质量的,任何粒子,任何能量,任何物质,任何物体都是有质量的,没有质量的东西是空间、时间、思想、感情、感觉、欲望和虚无。

揭示了光子的一个重要属性:光子之间有斥力。为什么这么说?手电筒发射出去的一束光,是不断向外扩张的,距离越远光斑越大,就是因为光子之间有斥力。当然,空气分子的阻挡,也会增加光斑的放大程度(我认为:光子与电子之间有斥力,光子遇到空气分子外围的电子会绕开)。任何光源发出的光都有扩散,只是激光向外扩散比较小,说明激光光子之间斥力很小,可以高密度拥挤在一起,也就具有很高的能量。所谓拥挤,是指前后左右的距离都小,就像在一个窄小面积连发射出密集子弹,子弹与子弹靠得很近,跟得很紧。

在双缝实验中,当一束光穿过圆孔或双缝时,在光子斥力作用下向四周扩散,表现为光的衍射,在靶板上形成了较大光斑。穿过双缝后的两条光柱向外扩张,彼此光子发生相斥,但又不能阻止对方落地,于是光子跳跃后落地,形成几道明暗相间的竖状光斑。可以理解为光波干涉或光子干涉,但不意味着光穿孔前是粒子,穿孔后是波。波与粒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特征,就像金银盾牌正面反面有两种颜色,但也只是一面盾牌,而不是两面盾牌。

为什么观测电子波时会崩塌为电子流呢?因为电子不发光,在空中运动的电子难以观测,要先用光束照射电子,才能用仪器观测。由于光子与电子有斥力,电子被光子照射后就被干扰了,不再发生电子波与电子波的干涉,这样只显示两个条纹。于是有学者别出心裁,用照像机作为靶板,接受穿过双缝的光波,但得到的仍是两个条纹,而不是多个条纹,让这些学者觉得不可思议。我认为,照像机镜头会对光进行重新编组,这样两束光波的相互干扰就被破坏了。所谓干扰,要波长一致,频率一致,稍有变化就没有干扰了。波长和频率在本质上是一回事,只是从哪个角度看问题而已。

行文至此,对双缝实验的结果算是重新解释清楚了,一切正常,符合以往的物理定理,没必要感到大惊小怪。不过,也许我的解释是多余的,甚至是错误的。因为,我重做了双缝实验,得不到想要的多个条纹,获得的只是两个条纹,挡板有两条竖缝,靶板就得到两条光斑,形状一致,大小可调。

是我的实验错了呢,还是前人的实验错了呢?我也不敢妄下结论。从科学上讲,一个正确的实验,别人也能重复,这是最起码要求。这个实验我做得很认真,从凌晨四点一直做到上午十点,晚上又继续做实验。这个实验看起来简单,做起来麻烦,开两条合适的缝都不是容易的事,还要让光斑上墙后能拍得比较清楚才行。科学研究就是这么艰辛,有时一个小障碍,一个小实验,都要折腾一天或几天。

我的实验结果是有道理的,客观世界本应如此,假如双缝可以得到多个条纹,那么我们就看不成电影了。电影胶片中的每个镜头,都有无数条缝,光线透过这些缝照射在银幕上,形成了万千世界。假如双缝可以得到多个条纹,银幕上显示的就是道道波纹,乱麻一堆。

难道我们的先辈做双缝实验时,得出了错误结论?很有可能。当我盯住有两个条纹的照片时,看久了之后就会有多道条纹在相片上晃动,我知道这是视觉滞留造成的,我移动眼睛,条纹跟着移动,说明这是幻觉。所谓视觉滞留,是盯住一个黑白影像一会,眼睛移开后,视觉仍停留在大脑半秒或一秒。我是研究生命的,我知道原因是什么:影像的产生,是外部光子刺激眼球,生成视觉电流,冲击大脑“视幕”,形成相应化学反应,人获得的感觉就是图像。眼睛移开后,化学反应还有惯性,持续一会,因而影像还在。一百多年前的科学家做双缝实验,可能把视觉滞留产生的幻觉当成了客观真实。

由此可见,双缝实验解释不了量子态的叠加,一个粒子它在哪里就在哪里,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。电子绕原子核运动,轨道不是固定的,而是随机的,这很正常,因为原子核自旋是随机的,周围还有不少原子核和电子,它们都能干扰电子轨道,也能干扰原子核,这样你就测不准了。

为什么薛定谔的猫风糜靡全球历久不衰?还是名人效应起了作用,1933年薛定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,1935年提出猫论,于是也就被当成真理了,没什么人怀疑诺贝尔奖学者的思想实验,但思想实验都是出于想象,等同于假说,可信度不高,本应说完即完,听完即完,不必太当真,不必揪住不放几十年。这毕竟是用来说明量子叠加的一个比喻,这样更通俗易懂一些,但这个比喻是错的,量子叠加也是错的。

量子力学是这么一门科学:听者不明白,说者不明白,谁都不明白。无人能搞明白的科学还是科学么?无人能搞明白的真理还是真理么?当然不是,人类还没有愚蠢到这个地步,至少量子力学存在重大缺陷。发明量子力的科学家,得首先搞明白什么是量子力学,然后再传经布道,后人没必要吹嘘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。我看也伟大不到哪去,有关技术成就都是粒子科学成就,而不是量子力学成就。人类的所有相关技术成就,都是建立在光子理论、电子理论、原子理论、亚原子粒子理论、电流理论、电磁理论、电磁波理论上的,这些理论都早于量子理论。电话、电报、电灯、手机、电脑、电视、雷达、网络、飞机、卫星、飞船、火箭、导弹和核弹,这些尖端科技与量子力学有什么关系呢?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与量子力学更没什么瓜葛了。

量子力学有两个基本原理,一个是量子叠加,一个是量子纠缠。量子叠加从上文的论证来看不能成立,有关思想实验是不可信的,有关物理实验是不确切的,相信研究得越深越站不住脚。对量子纠缠的研究,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物理原则:两个粒子、物体或天体相互影响,一定是通过物质桥或能量桥影响对方,这个桥也可以是一个充满物质或能量的场,如果找不到这座桥,只是科技没有发展到相应水平。当然,物质与能量是一回事,能量是运动的物质,物质是永恒运动的,即物质永远都是一团能量。

原子核吸引电子,一定是原子核有辐射释放,并被电子吸收,这种辐射来自质子,质子少辐射少,目前探测不到或无人探测,但不等于没有,原子核中的质子多到一定程度,相互碰撞厉害,核辐射就多了,就能用仪器探测了。辐射是能量的释放,或说物质的抛洒,若没有物质补充,或补充的没有抛洒的多,最终会抛洒干净。也就是说,地球的所有原子,都向外抛洒物质,最终都会衰变和解体。但质子越少的原子,衰变和解体得越慢;质子越多的原子,衰变和解体得越快。推而广之,整个宇宙都是如此,所以氢元素最多,氦元素次之。

当然,地球上的物质,可以从太阳获得能量补充,也可以从地核获得能量补充。推而广之,恒星外围的天体,都可以获得能量补充,至少可以从恒星获得能量补充。但重原子获得的补充少于释放,所以解体或解体过程能被人类测到。

恒星每天都向外辐射和抛洒大量物质,会不把物质抛洒完呢?现在还不知道,太阳风抛洒物质,这些物质凝结成团块或天体,最终会坠入太阳重新回炉,使太阳物质获得平衡;太阳辐射会把物质发射到太阳系之外,但太阳也可以接收无数恒星的辐射,这些辐射粒子在强弩之末,自身能量消耗得差不多时,受太阳吸引,投入太阳怀抱。因此,恒星物质的进出是大体平衡的,不平衡只是你给我多一些,我给你少一些,只是谁多谁少的问题。于是,宇宙中就充满了恒星,也派生出外围的行星等天体。当然,有些恒星会发生爆炸,把全部、大部或部分物质抛洒出去。

磁石吸引铁块,一定是是磁石有辐射释放,并被铁块吸收;两块磁铁异极相吸,一定是一极的辐射被另一极吸收;两块磁铁同极相斥,一定是两极的辐射被对方反射。人类探测不到磁辐射,或无人探测磁辐射,但不能说没有。磁辐射来自质子和电子,或说来自正离子或负离子,两极各多了一些相反电荷。

太阳吸引地球,一定是太阳的辐射被地球吸收。当然,地球也反射太阳辐射,太阳也对地球有斥力。吸力与斥力大体平衡,吸力略大一些,所以地球最终会坠入太阳重新回炉。推而广之,所有行星和其他外围天体都是如此。爱因斯坦说,太阳吸引地球,是太阳质量太大,扭曲了周围时空,使地球沿着弯曲的时空运动。这显然是错误的,时间是虚无的,空间是虚无的,时空是时间与空间的杂交,也是虚无的,不可能被扭曲。牛顿说,太阳吸引地球,是因为太阳和地球都存在万有引力,相互吸引,于是地球绕日运动。问题是,力究竟是什么?宇宙只有四种“东西”:时间、空间、物质、能量。时间是虚无的,空间是虚无的,物质是有形的,能量是有形的,物质与能量是一回事。因此,力一定是某种物质或能量,最大可能就是辐射,或者是已知的辐射,或者是未知的辐射。

量子纠缠其实是同类粒子相互干扰,在近距离保持相同姿态。每个粒子就像一个小太阳,一边自旋一边辐射能量,在自旋平面有最多的辐射释放。光子也不例外,光子向外辐射什么能量还不清楚,但一定是有辐射的,不然两个光子之间就不会有影响,也不会有纠缠。光子是铁饼状的,就像银河系、太阳系是铁饼状的一样,在太阳辐射平面分布光辐射、太阳风、行星、小行星、柯伊伯带等。光子前进就像阅兵时的队列前进,只是把士兵换成铁饼状的光子,盘面与运动方向一致,在膨胀能量场推动下,必然形成这种运动姿态,这样也能接收到后方膨胀能量场最多的能量。

光子与光子是同性粒子,具有相斥性,前后左右有距离。光子旋转平面释放辐射最多,意味着上下左右之间的距离较大;光子盘面释放的辐射较少,意味着前后光子之间的距离较小。膨胀能量场具有场压,也会压缩前后光子之间的距离。太空也不是绝对真空,光子前进遇阻也会压缩前后距离。

光子也是有极性的,具体极性需要进一步研究。我认为,旋转面周边是正极,因为有辐射旋转着释放出去,正反两面为负极,可以接收外来辐射,主要接收从身后膨胀能量场来的辐射,而两个负极也有强弱差异。所有粒子极性都应是这样的,唯有正离子和负离子有所不同。光子极性与太阳类同,太阳赤道是正极,太阳两极是负极,八大行星都吸收太阳辐射,行星外表对应太阳是负极,被太阳吸引和抓牢在辐射平面上。

极性是相对的,包括天体、磁铁和粒子都是如此,得看对方是什么才能确定极性。地球吸收阳光,对太阳而言是负极;地球也有辐射,对月球而言是正极。原子核对外有辐射释放,电子吸收这种辐射,原子核对电子是正极,但原子核也吸收来自太阳、地核和附近热源的辐射,这样原子核就是负极。假如原子核不吸收辐射,自身的能量迟早会消耗完。

磁极也是相对的,磁铁异极相对,它们是正负极;同极相对它们都是正极。为什么都是正极?磁铁一极有多余电子(或负离子),另一极有多余质子(或正离子),这就显示出极性。质子与电子都有辐射释放,当质子对质子,电子对电子时,那就是正极对正极,这也属磁性变化。当磁铁面对石头或木头,有极就变成无极了。

重原子为什么有半衰期?原子核辐射来自质子,由于核内集中众多质子,一方面众多质子形成强大辐射,这些辐射阻挡外来能量进入;另一方面众多质子形成“厚壳”,这个“厚壳”阻当外来能量进入。因此,首先是外壳的物质衰变成较轻的元素,一层层剥壳,最终消耗到核心。核心的物质难以辐射出去,能较长时间保持原样。对一个原子是这样,对一块材料也是这样。这里说的是常见放射性物质,有些放射性物质瞬间就衰变了。

由于光子具有极性,它们在前行中形成固定的姿态、位置和距离,这是在吸力与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,这就是光子阵列。如果拨动其中一个光子,肯定影响到队列中的每个光子,都要作出相应的姿态调整,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纠缠了,我更愿意叫同类粒子相互干扰。

我在《生命是什么?》和相关国宝级论文中,论述过电子在电线中的运动。电子与电子是同类粒子,彼此有相斥作用,正常情况下在电线中是寸步难行的。有了电压之后,电子从外部获得一个推力,从原子外围被推了出去,冲击相邻原子外围电子,把其一个电子推了出去,自己取而代之,这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一个冲击一个,一个取代一个,最终电线这端的电子挤出了那端的电子,看起来就好像电子从这端运动到那端一样。

电子在电线中的运动速度有多快?标准说法是光速,那是凭空想象出来的,无人做过实验,实际上是无限快,距离再远也是“瞬间到达”,只要电压足够强大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量子纠缠,或说同类粒子相互干扰,理论上看再远也是“瞬间到达”。由于“瞬间到达”神奇得不可思议,所以许多人不相信量子纠缠。包括我也是不相信的,因为经典表述有误:两个量子再远也可以瞬间相互影响,两者之间不需要有介质。而且,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结果,没能从原理上解释清楚。

在这篇文章,我把量子纠缠原理说清楚了,算是拉了量子力学一把,从科幻走向科学,从虚构走向真实,从邪路回归正轨。只是我想把量子纠缠改为同类粒子相互干扰,把量子力学改为粒子科学。人类也做了一些实验,在实验室内已经实现量子纠缠,说明作用距离在室内。如果只是两个粒子或少数几个粒子,作用距离不应超出室内;如果是一束光子在管腔内运动,作用距离可以是几百米或更远一些,目前的记录是600米,管腔可以视为封闭的“室内”。

两个光子纠缠能不能无限远?不可能。但是,假如在一片真空中有一大束光子宽度达到银河系直径,所有光子都不受干扰地等距平稳向前运动,拨动其中任何一个光子,理论上都能瞬间影响到所有光子,哪怕是从银河系这端到那端,这是一种传动作用。然而,不可能有一束这么宽的光,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真空环境。所有光源都是点状的,呈散发状态发射出去,光子飞得越远,彼此距离越大,达到几十米、几百米或几千米,互相之间就没有影响了。

那么前后光子之间能不能相互影响?当然可以,只要前后两个光子距离比较近就能影响,波长越短影响越大。量子纠缠作用距离也许能达到几百公里、几千公里、几万公里,几十万公里,甚至更远。但不可能无限远,光子在运动过程中,速度是不断变化的,波长是不断变化的,光子前后左右距离都在不断变化,纠缠作用就会慢慢弱化。

因此,量子纠缠实验,要重点在这方面下功夫:改变一束光线一端的光子,影响另一端的光子,实现瞬间保密通讯。至于保密级别有多高那就很难说了,不存在不可破译的可能性,若别人也接收到这束光的部分光子,也能知道光子姿态的变化,从而破译出传递的信息。当然要破译是有难度的,一方面要能接收到激光束,激光束照射范围很窄;另一方面要能破解编码。

干扰光子的最好物质还是光子,比如一束光线,一束激光,激光应更有效一些。从始发端照射传信激光束后,光子会发生姿态变化、光子阵列会产生骚动,这样就把带有密码的信息传送到接收端了。

现在国内外有无数个团队研究量子计算机,首先要明确采用量子力学的哪个原理,如果理论错了,有出征未必有凯旋,有耕耘未必有收获。我认为,本文提出的“量子纠缠其实是同类粒子相互干扰,在近距离保持相同姿态”这个原理是可行的,可以利用同态粒子同时进行不同的计算,实现计算速度的极大提高。至于被广泛看好的量子叠加,我认为在原理上就错了,不可能制造出量子计算机。



2018106

 

 

上一章       目录      下一章
打赏《生命是什么》的作者
关注作者的微博

版权所有——吴志    http://www.wu-zhi.com 手机网址:m.wu-zhi.com

购买热线: 020-85676671    13682279901
粤ICP备06116731号

网站统计

手机网址:
m.wu-zhi.com

mobile we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