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


生命是一个复合体,十分复杂,要认识这个复杂事物,有必要把生命进行简化,简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归纳与分解,在上一章我们把生命归纳为化学反应,使生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。在这一章,我们把生命进行分解,拆成若干个部分,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分开来看,并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楚,生命也就变得简单了。

由于生命太复杂,面面俱到反而会把人搞糊涂,把主要部分剥离出来就可以了。在这里我们把生命分解为六大部分:感觉、记忆、思维、感情、欲望和行为。用公式表示就是: 

生命 = 感觉 + 记忆 + 思维 + 感情 + 欲望 + 行为 
生命是由上述六大要素组成的,感觉是现实的生活,记忆是过去的生活(模仿过去),思维是未来的生活(虚拟未来),三者串在一起,就是一个基本完整和连贯的生活,从过去、现在到未来,在时间上是完整和连贯的。有了感情和欲望,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了,而且感情和欲望又是行为的动力,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。在生命六要素中,前五要素都是精神生活,而行为则是一种外在的、有形的生活,处于附属的、次要的地位,人的一切外在生活都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。人们常说的物质生活中的物质,只是精神生活中的原料而已。在生命六要素中,感觉是最重要、最基本的要素,有感觉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,从某种意义上说,有感觉就有生命,一些低级生命,也仅仅存在感觉。感觉分对外感觉和对内感觉,对外感觉就是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和肤觉等,对内感觉就是机体觉、运动觉和平衡觉等。人们常说的“不舒服”“自我感觉良好”就是指机体觉。记忆、思维、感情、欲望、行为等生命要素,都是由感觉派生出来的: 
记忆是感觉的储存。生物把对外感觉和对内感觉储存起来,需要时再提取出来,这就是记忆。 
思维是感觉的串联。生物把对外对内感觉到的各种信息,先储存起来,形成记忆,再按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在一起,就形成了思维。由于记忆也是感觉的一种存在形式,思维把记忆信息串在一起,也就是把感觉信息串在一起。 
感情是感觉的反应。感情是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恨、厌恶、惊恐等,生物感觉到的外部事物和内部事物,都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感受,判断出利害关系,从而形成不同的反应,这就是感情。对有利的感觉就喜欢,对不利的感觉就讨厌、忧郁、烦躁、惊慌、愤怒等。人们对一些远离自己、与己无关的事物,也会产生感情,这种感情是由虚拟的、潜在的、预期的、长远的利害关系引发的。幼儿看到归来的母亲,会立即表现出欢快,这时并未得到任何实际利益,但一会也许母亲会拿出食物给他,或给他做好吃的,或抱一抱他,也能满足他肌肤上的需要。热恋中的情人,往往一句话也会让对方感动半天,因为从对方的话可以预期未来得到的幸福。人们失去了亲人而万分悲痛,也是属于这种情况,因为未来会失去很多利益。人们看到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,也会根据自己虚拟的、潜在的、预期的、长远的利益,表现出兴奋或愤怒等不同的感情。可见感觉是有现实与预期之分的。而人感觉到更多的是中性信息,既无利,又无害,这时人就保持平和心态,没有形成反应,也就不产生感情。严格说,任何感觉都会引起感情,只是许多感情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罢了。 
感情是古怪的,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会引发不同的感情。阳光,在冬天让人喜欢,在夏天让人厌恶;灯光,在学习时让人喜欢,在睡眠时让人厌恶;同样一个人,在恋爱时让人喜欢,在闹翻后让人厌恶。一切取决于当时或未来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,有利的就喜欢,不利的就讨厌。同一事物,对不同的人,也能引发不同的感情。臭豆腐、臭鸡蛋、辣椒,有人喜欢,有人厌恶。野外遇毒蛇,捕蛇人兴奋,一般人恐慌。几乎每一种事物,都能引发不同人的不同感情,即使能引发相同的感情,也有程度上的差异。感情还会发生变化,住进新房会感到很兴奋,随着时间的推移,兴奋就慢慢消失了。

欲望是感觉的需要。有些感觉是对人有利、使人舒服的,这些感觉有的是对外感觉,有的是对内感觉,对这些感觉人就会有一种需要,这就是欲望。有些感觉是对人不利的、使人痛苦的,对这些感觉人也有一种恢复平衡的需要,这也是欲望。 

行为是感觉的追求。行为是包括语言在内的躯体行为。人有了感觉之后,自然就追求舒服、愉快、幸福,对痛苦则加以回避,这就构成了行为。有时为了追求某种幸福,则甘愿承爱某种痛苦,甚至这种痛苦大于幸福。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追求幸福来解释,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某种感觉的需要。虽然有些人的行为是别人不能理解的,别人认为他追求的不是幸福,而是痛苦,但他却不这么认为,那怕他是去死,也是为了一种解脱,为了从苦海中解脱出来。当然,有的行为是思维错误造成的,他认为这样做会获得幸福,其实只获得痛苦。

由此可见,感觉是生命的基础和中心,有了感觉才会有其他生命要素。 

有人认为,生命隐藏在大脑之中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可以认为生命存在于大脑的感觉区之中,只要感觉区还在,生命就还在,生物就会认为自己还活着。美国有两个失去了半个大脑的小伙和姑娘,依然活得好好的,就是因为那半个大脑保存了感觉区。 

如果大脑失去了感觉区是不是也失去生命了呢?那也不一定,虽然其他生命要素都是由感觉派生的、引发的,但每个生命要素也有其独立性,只要任何一个生命要素存在,生命也就存在,这样的生命虽然是不完整的,残缺不全的,但生命毕竟还未消失。从生命公式也可以看出,一项或多项生命要素为0,只要任何一项要素还有数值,生命依然存在。人脑部受伤后,某些生命要素是可以暂时缺失或永久缺失的,缺失一项、两项、三项、四项,甚至五项,缺失得越多,生命的层次和级别就降得越低,但只要其中的任何一项生命要素仍在,生命依然还在。 
一个人脑部受伤后,失去了感觉,情况会怎么样呢?他没有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肤觉,对世界的存在感觉不到了;他也没有机体觉、平衡觉和运动觉,对自己的存在也感觉不到了。一切与外部和内部联系的渠道,都切断了。想说什么、做什么,办不到,因为失去了感觉,身体已不受大脑支配,身体已不属于他,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。但他的记忆、思维还在,他可以生活在记忆中和思维中,他的精神生活还是很丰富的,可以通过回忆带来喜怒哀乐,也可以从记忆仓库中选取一些素材,进行剪接、加工、演绎、综合,形成思维,保持大脑的工作状态。 
但他的感情和欲望也跟着感觉消失了。欲望是感觉的需要,感觉没有了,欲望也不存在了。他感觉不到渴和饿,自然就没有吃和喝的欲望。感情是感觉的反应,感觉没有了,感情也消失了。假如有人拿刀割他,他感觉不到痛,自然就没有恐慌、愤怒和憎恨的感情。不过,他丢失的只是与感觉挂钩的感情,还有一种感情是与记忆挂钩的,毕竟记忆是感觉的储存,是感觉的另一种存在形式,因此记忆也能引发感情,他会在记忆中想念亲人。他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之中,现实的他已经死亡,刀割无反应,火烧无反应,医生认定他是脑死亡的植物人,其实他的脑并未死亡,最多也只是感觉区死亡而已。 
一个人脑部受伤后,失去了记忆,情况会怎么样呢?他不记得过去,不记得亲友,但人还是清醒的,有感觉、有感情、有欲望,生活似乎还不错。但记忆的丢失,要看是记忆资料的丢失,还是记忆功能的丢失。如果仅仅丢失记忆资料,那么从记忆的角度看,过去的他死亡了,现在的他是新生的,即第一次生命已经结束,第二次生命刚刚开始,第二次生命之所以得以开始,是又建立了新的记忆,从现在开始发生的事,他都记得,但在最初阶段他只是个婴儿。 
如果丢失的是记忆功能,那么问题就严重了。他不会说话、不会走路、不会吃饭,所有受意识支配的动作都不会,因为没有记忆,学不会。看到亲人,不认识,知道是个东西,不知是人,更不知是谁,因为没有记忆,一切都是陌生的。看了电视,只见一幅幅图像,不知是什么,因为只有记忆才能告诉他那是什么。一只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,他也许会向老虎招手致意,因为记忆中没有储存老虎会吃人的信息,即使他曾经被虎咬过,也不会害怕。在他看来,世界是静止不动的,人、动物、汽车、飞机、电影、电视都是静止的,因为他没有记忆,物体刚才的位置没有储存,不能与现在的位置对比,所以一切都是静止的。甚至,运动稍快些的物体,他连看都看不到。 
他什么都学不会了,就算他什么都能学会,他也做不出来。想去开门,还没从沙发上站起来,就忘记了,因此他什么都做不了,只能保持原来的姿势:坐着、站着、躺着,他也会动或变换姿势,那是无意识的。一切受思维支配的动作,他都做不了,但受欲望支配的行为,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本能,也许能够完成,因为欲望驱使的行为不需要借助记忆。除此之外,他还能被动接受外界各种不明信息的刺激,并由此产生各种感觉、感情。但只有与感觉挂钩的感情,没有与记忆挂钩的感情,有信息刺激,当时感觉好就欢愉,感觉不好就厌恶,要得到他的感情,唯一的途径是在他需要什么时给予他什么,一旦给予停止,感情立即结束,十分势利。亲情、友情、爱情都没有了,都随着记忆消失了。他对人、对物、对事还有欲望,但无法表达,只能通过行动直接获得。 
他的思维不存在了,思维是对记忆材料进行提取、剪裁、组装,记忆没有了,思维就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如果说还有一点思维的话,那也只是一闪而过的火花,受到某种感觉的刺激,会在大脑产生一闪而过的思维火花,然后就忘记了,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。知识与经验随着记忆一起丢失了,无法参与思考,只能把即时感觉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简单组合,形成一些怪异的、连他自己也不明白的图像,而且是不连贯的。 
一个人脑部受伤后,失去了思维,情况会怎么样呢?他可以从记忆中回味过去,也可以从感觉中享受现在,但一切事物都不会想了,一切受意识支配的事都不会做了,包括说话、动作和行为。但受欲望支配的本能,依然能够去做,虽然不一定做得好。因为人的本能行为,不需要思维,或说几乎不需要思维。手触到热锅,会立即把手抽回;新生儿几乎没有智力,也会吃奶;熟睡中的人会自己翻身、拉被,甚至拍打脸上的蚊子。这些都不是受思维控制,而是受欲望控制的本能行为。因此,受本能驱使的行为,他都会去做。口渴了,他会找水,看到水他也知道是水,因为记忆告诉他那是水,水怎么喝就有点困难了,他可能会用嘴向水靠近直接饮水,或许还能在记忆的帮助下完成某种喝水的习惯动作。但他不会提出喝水的要求,因为他说不出。他也会说话,但却是不受意识支配的胡言乱语。你对他说话,他能借助记忆的帮助,理解其中的片言只语,但不能把你的话串联起来分析判断,弄不清你在说什么。在医生的眼里,他是一个丧失智力的人,人还活着,但傻了。其实,在感觉、记忆、感情和欲望上,他一点也不傻,他依然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,尽管不能用语言来表达。 
一个人脑部受伤后,失去感情或欲望,情况会怎么样呢?相对而言,问题不太严重,失去感情,就变成了冷血动物,对人、对物、对事都是一副冷漠的表情和心境,在他看来,自己的儿子和别人的儿子,都是一样的,一视同仁。让他去当足球裁判,他绝对会秉公执法。失去欲望,就进入了心如止水、与世无争的境界,但吃喝拉撒都不愿意了,做这些事只能靠智慧驱动,到一定时间,就要想着该吃喝拉撒了。 
在感觉、记忆和思维这三个最重要的生命要素中,失去了任何一个要素,人虽活着,但都是部分的活,不完整的活,或说是似死似活、不死不活、亦死亦活。 

在感觉、记忆和思维三种活动中,若只存在其中一种会如何?只存在记忆,只能生活在虚拟的过去中;只存在感觉,只能生活在真实的现实中;只存在思维,只能生活在虚拟的未来中,或说虚拟的世界中。相比之下,感觉更重要一些。因此,一个人承受天灾人祸的打击之后,从昏迷中苏醒,第一件事往往就是用力捏自己一下,看看有没有痛觉。

用生命公式,去定义生命或界定生命,才是科学的。

对植物人的死亡,应通过PET(正电子辐射体层摄影)多次扫描大脑不同区域,只有记忆区、感觉区和思维区全部失去活动——对应区域血流未见增多,才能确定脑死亡。只要有一个区域存在活动,就不能确定为死亡。当然,最好是欲望区、感情区也停止活动。 
对于机器人的生命界定,也可用这一公式。机器人已具有感觉(如视觉)、记忆、思维和行为的功能,缺乏的是感情和欲望,因此已是相对完整的生命,虽然生命形式与人不同,但却是人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。当然,机器人拥有的这些功能,还不完整,如记忆,还不完全是自己经历的记忆,过去的“我”不存在;感觉也不完整,没有肤觉、肌体觉,现在“我”也不存在;思维也是被动思维、机械思维、程序思维,而不是主动思维,将来的“我”也不存在。然而,随着技术的发展,这些功能,人类都能帮助机器人实现。 
人类若不从上述几个方面限制机器人的功能,让机器人得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,使机器人具有自我意识,拥有独立的生存能力、繁殖能力,并对生活环境有了永不满足的追求,那么人机大战就不可避免了,很可能,人类制造了自己的掘墓人。当然,机器人终究只是有一定智慧的机器,智慧是人类赋予和规定的,不可能成为人类的敌人,并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,把话说重一些只是提醒人类,不要把机器人设计得太聪明。现在的机器人都是按人类设计的程序运行的,人类不教它拿刀它就不会拿刀,人类不教它杀人它就不会杀人,人类更不会教机器人制造原子弹并攻击人类。总的来看,按人类设计的程序运行的机器人,对人类几乎没有威胁。若将来出现了不依赖程序运行的机器人,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了。比如,把人的大脑功能完全模拟出来,并把人造大脑装入机器人中,这就是不明智的了。人类最大的威胁来自人造超级生物,将来人类有能力制造智慧、体能都高人一等的超人,一旦失控,这种超人可能就会取代人类在地球的地位。  
感觉、记忆、思维、感情、欲望和行为六大生命要素,实际上是六大类化学反应,每一类化学反应又包含了许多种化学反应,各类各种化学反应,是按一定的次序和结构交织在一起的,可用模型表示如下:
         
这一模型表明,左边的化学反应引发右边的化学反应,感觉是每一个过程的起点和终点。每一个感觉发生时,往往会引起记忆、感情和欲望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,有的小到可以忽略不计,当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引发思维,权衡利弊之后,决定是否采取行动,一旦采取行动就构成了行为,通过行为满足自己的感觉。 
在这个模型中有多条通路,一个行为可能是一条通路作用的结果,也可能是多条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几乎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思维驱动的(不含外力激发的被动行为),在思维的前面又是由记忆、感情或欲望驱动的,而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感觉。 
当然,人的每一个行为不一定都由感觉发起,在行为之前的任何一个生命要素,都可以发起。当由思维发起时,思维色彩就比较强烈,显得很理智;当由感情发起时,感情色彩就比较强烈,也就是常说的感情用事;当由欲望发起时,欲望色彩就比较强烈,如果在极为强烈的欲望驱使下,而且在思维环节又得不到很好把关,就容易失去理智而犯罪了。如果由感觉发起,主要走感情或欲望通路,也会产生相同效果。人的性格之所以不同,主要就是化学反应的通路不同、种类不同、规模不同和烈度不同。 
 

 

上一章       目录      下一章
打赏《生命是什么》的作者
关注作者的微博

版权所有——吴志    http://www.wu-zhi.com 手机网址:m.wu-zhi.com

购买热线: 020-85676671    13682279901
粤ICP备06116731号

网站统计

手机网址:
m.wu-zhi.com

mobile web